您的位置:首页 >> 陶瓷知识 >> 汉代瓷器、大汶口文化陶器、龙山文化陶器
文章阅读

汉代瓷器、大汶口文化陶器、龙山文化陶器

作者:佚名 | 来源:龙泉青瓷网 | 时间:2008-12-12 | 阅读权限:会员身份 | 会员币:0

汉代瓷器: 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生产的瓷器。汉代是瓷器手工业大发展的时期。但在西汉初期、由于经过楚汉战争和与匈奴的长期战争,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的破坏,包括瓷器生产在内的手工业发展缓慢。两汉初青瓷日用器皿不多,主要是仿青铜礼器,如壶、瓿、罐、鼎、盒、钟、敦等。西汉中期,仿青铜礼器的青瓷日渐减少,实用器增多。西汉晚期的青瓷器以壶、瓿、罐、钫、樽、洗、盆、勺为主,已经不见仿青铜礼器。西汉青瓷原料中氧化铝和氧化铁比例提高,这就需要在较高温度中烧成,然而当时的窑炉尚未改进,从而导致汉初青瓷比不上战国青瓷,有的坯体没有烧结,处在釉陶水平上,胎釉含铁理高,瓷器颜色呈酱黄、酱褐和黑褐色,黑褐色瓷器就是东汉发展起来的黑瓷。西汉瓷器成型用陶车手工拉坯,器身和器底分别制作,然后粘接而成。釉层普遍加厚,由于含铁量增高,釉色大多数褐绿色或酱褐色,器物内壁施一层薄釉,外壁只在口沿及肩上部施釉,腹中部和下部露胎。瓷器装饰主要在肩部刻划的两条阴弦纹构成的装饰区间内刻划水波纹、云气纹、卷草纹、人字纹等。有的粘贴细细的泥条,压成凸弦纹,或在流动的云气之间刻划神兽、飞鸟,动感强烈,很有气势。到了东汉,西汉常见的仿青铜器造型逐渐消失,日用器物罐、壶、瓶、碗、盆、盘、洗增多。新出现在些比较特殊的器形,如五联罐。此类罐主体是一个侈口直颈罐,颈部较长,在肩部四周粘接4个同样的小罐。再如人形灯,高47.8厘米,灯碗成浅盘形,灯座塑成一巨人形象,人的眼、鼻都刻划出来,口部刻成方形孔,胸前抱一硕大老鼠,人的肩、手和腿上均攀爬许多老鼠。背面釉下刻“吉祥”二字。东汉瓷器的装饰,主要是一些工艺简单的刻划水波纹、弦纹、香熏上镂刻三角纹,壶类器物的肩部粘贴铺首,五联罐上有的贴塑猴子和爬虫等。东汉青瓷与春秋、战国、秦、西汉原始青瓷相比,质量有很大提高。浙江出土标本胎体透光性增强,已完全烧结,显气孔率和吸水率降低,分别为0.62%和0.28%,烧成温度已达到1260℃~1310℃,抗弯强度达每平方厘米710千克。通体施玻璃质釉,釉层明显加厚,有较强的光泽,透明度增强,胎釉结合紧密牢固,胎釉交界处可看到相当多的斜长石晶体自胎向釉生成并形成一个密合层,使釉层不易剥落。但东汉青瓷毕竟还比较粗糙,泥料的选择、坯泥的捏炼也都欠精,在显微镜下能看到层状长方形小孔,气泡明显,还残存少量的云母残骸和杂质。湖南地区东汉墓里出土一些青瓷、浅灰胎,釉层薄而均匀,釉色很淡,说明青釉如果减少含铁量,以弱还原焰焙烧,其釉色可以浅淡,如果以氧化焰焙烧,即有烧出白瓷的可能性。(见下图)

 

大汶口文化陶器:  1 9 5 9年在山东省宁阳县堡头村和大汶口发现~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考古界将其命名为大汶口文化。这种文化遗址主要分布于黄河下游的山东和江苏北部。据测定,大汶口文化的年代为公元前4000年~前2000年,经历了近2000年的发展历程。
 
  大汶口文化的陶器有泥质陶和夹砂陶两种。早期以红陶为主,晚期除红陶外,还有灰陶、黑陶、白陶。大汶口文化的陶器陶质比以前更加细腻。器物制作方法仍以泥条盘筑法为主,间有手工捏制,晚期出现轮制。器型主要有鼎、鬻、盂、豆、尊、瓶、碗、钵等,器物造型的主要特点是圈足器和三足器较多,器物有把手器耳和器盖的较多,其中钵形鼎、背壶、圈足高柄杯等为大汶口文化特有的代表性器物。
   
  大汶口文化出土的器物素面陶  较多,大部分经过打磨。有装饰的器物,运用刻划、拍印、堆塑等技法,纹饰有篮纹、圆圈纹、划纹、弦纹、弧线三角纹及附加堆纹等。大汶口文化装饰的显著特点是出现镂空,这种技法主要见于豆和高足杯,有三角形 、圆形、菱形、方形和长方形的镂空。 
 
  彩陶在大汶口文化中数量较少,但也颇具特色。某些器物施红色陶衣。早期纹饰多为黑色单彩。中晚期以红、黑、白三色颜料描绘纹饰,有些器物上出现三种颜色。纹饰图案以几何纹为主,有八角星纹、水波纹、花瓣纹、窄条纹、圆圈纹等,其中以折线纹、波线纹、勾连回旋纹最具特色,纹饰线条匀细,色调对比强烈,图案朴素大方。除彩陶外,还出现彩绘陶装饰,纹饰简单,有弦纹、带纹、圆点纹等,以红彩描绘。彩绘陶在其他文化中比较少见。  引人注目的是,在山东莒县陵阳河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四件灰陶缸上刻有五个图形符号,它们被有意识地刻在器物的一定部位,象征着太阳、云气、山峰和装柄的石斧、石锛,这种图像纹样在装饰艺术上有着重要意义,有人称之为象形文字,有人称之为图形符号,它为研究中国文字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龙山文化陶器:  龙山文化最初发现于山东章丘县龙山镇城子崖。该文化分布范围较广,豫、陕、鄂、苏、皖等都发现有类似的文化遗址,考古界分别称其为山东龙山文化、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湖北龙山文化等。山东龙山文化是典型的龙山文化,它是大汶口文化的延续,分布范围包括山东、苏北等地,距今已有4000余年的历史。
 
     龙山文化的陶器制作方法与大汶口文化相比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普遍采用轮制技术,器物以造型规整见长,常见的器型有碗、罐、鼎、鬻、盆、觑等,三足器和圈足器较多,其中圆环状鼎足与鬼脸式鼎足较为特殊。陶鬻是龙山文化的典型器物。从装饰上看,龙山文化的陶器朴素少装饰,素面器物较多,表面打磨非常光亮。有纹饰的器物较少,纹饰种类仅有弦
纹、划纹和镂空等几种,纹饰虽少,由于部位安排恰当,同样也起到了一定的艺术效果。
 
  龙山文化的陶器中,灰陶、白陶、红陶数量较少,黑陶数量较多。常以划纹作装饰,有三角纹、圆圈纹、方格纹等,还有用镂空作装饰,质朴大方,匀称端正。黑陶中以“蛋壳黑陶"最为精美,这种黑陶陶土经过精心淘洗,以轮制法制成,器壁往往留有细密的旋纹,胎壁厚仅1毫米左右,最薄处仅0.2毫米 ~ 0.3毫米,器型仅见高足杯一种,胎质轻巧,造型规整,质地细密,器壁薄厚均匀,色泽光亮漆黑。故有“黑如漆,明如镜,薄如纸,硬如瓷"的美誉。
 
      蛋壳黑陶是山东龙山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仅存在于山东地区的文化遗存中,存在时间很短,因此更显珍贵。  

提交会员:吴 | 浏览次数:
复制 】 【 打印
收藏分享
 
龙泉青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龙泉青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龙泉青瓷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龙泉青瓷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龙泉青瓷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龙泉青瓷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如:由于互联网的多次转载,造成文章的作者/来源丢失,如果有您的文章未注上名。),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龙泉青瓷网联系。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龙泉青瓷网的观点或立场
用户登陆

加载中……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