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MSSM工作室
http://www.lqqcw.com//wu/blog.asp?u=2
时间记忆
73 2024 - 3 48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我的形象
我的公告
ASMSSM工作室
我的音乐
日志分类
首页 相册 管理
陶瓷博文[142]
网站公告[14]
聚焦温州[2]
杂谈[3]
热门日志
细品《红楼梦》中的器…
龙泉青瓷:成就青瓷极…
圣诞节又要来临,青瓷…
佛曰
一个游客的龙泉青瓷感…
礼品知识园地:看瓷器…
官方微博
展品征集:刀剪剑博物馆…
第四届龙泉青瓷宝剑节…
转:温州老板是怎样炼…
最新评论
呵呵
QQ939229863
你好,可不可以加你为…
[img]http://hiphotos…
Asmssm官方博客同时更…
不错呦
友情链接
龙泉青瓷网
Asmssm官方博客
温州网
龙港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博客信息
用户名称:asmssm
会员等级:普通会员
青瓷币:9754
日志总数:173
评论数量:6
访问次数:
建立时间:2007-11-27
日志
未知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龙港镇[2010-06-21]2010-06-21
[size=2]概况(中国农民城)
  龙港镇,地处浙江省温州南部,位于浙江八大水系之一鳌江入海口南岸,东濒东海,西接104国道、同三高速公路和温福铁路,南背依经济发达的江南平原,北岸为平阳县鳌江镇。是温州市和浙江省的经济强镇,浙江省教育强镇,浙江省文明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镇,浙江省体育强镇,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试点镇。现辖9个办事处、23个居民区和107个行政村,辖区面积80.7平方公里,人口34万(户籍人口24.5万),建城区面积15平方公里、人口15万。本地语言为温州话、蛮话。苍南蛮话人中心城镇。镇政府驻镇前路,邮编:325802。辖23个居民区(江浦、通港、海港、建新、镇前、龙跃、沿河、文卫、江湾、西南、龙湖、站前、百有、江滨、龙华、望城、永盛、建北、龙威、鹤浦、东浦、泰安、繁华)、107个行政村(新渡、方岩下、河底高、金钗河、江口、下埠、池浦、朝西屋、流浦、柳江、咸园、砖瓦、新陡门、新兰、东排、西排、新美州、洪宫、涂厂、黄家蓬、瓦窑头、李家垟、下涝、浦后、三大屋、河北庙、黄中、象北、象中、象南、七河、刘北、刘西、刘南、方北、方中、方南、章良、岑浦、下东庄、二河、海头、河尾、前东、朝北处、后岸、民主、海下、新垟、西桥、东河、下垟郑、双桂、陈良、杨家宅、凤江、双龙、汇龙、李庄站、长连屋、朱家站、三垟、凰浦、水深垟、童处、林陈、新光、麟头、张西、张东、环河、徐家庄、陈家宅、韩家垟、希贤、仕家垟、梧桥、吴家弄、陈宅、林官仓、陈华垟、吴兰楼、余北、余南、施良、孙店、周家车、西河、下水门、郭宕、新河、上河头、薛北、薛中、薛南、月星、大店、文楼、东庄、三大庙、都口、卢处、平桥、寿山、王家门、下湾、振棋)。[1]   龙港镇地处温州南部,位于浙江八大水系之一鳌江入海口南岸,东濒东海,西接104国道、同三高速公路和温福铁路,南背依经济发达的江南平原,北岸为平阳县鳌江镇。是温州市和浙江省的经济强镇,浙江省教育强镇,浙江省文明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镇,浙江省体育强镇,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苍南龙港交通图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试点镇。现辖9个办事处、23个居民区和107个行政村,辖区面积80.7平方公里,人口34万(户籍人口24.5万),建城区面积15平方公里、人口15万。[2]   龙港于1984年建镇。建镇之初,在全国率先推行土地有偿使用、户籍管理制度和发展民营经济等三大制度改革,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农村城镇化的路子,成为中国农民自费建城的样板,被誉为“中国第一座农民城”,成功实现了龙港第一次跨越。1995年被国务院十一个部委列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1996年开始全面实施龙港小城镇综合改革。2002年以来,我们又确定了“既不能忘本,又不能吃老本”的发展理念,提出了产业化(工业化)与城市化良性互动发展思路,集中精力抓产业的提升和城市框架的构筑,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工业园建设为载体,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2008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94.37亿元,同比增长15.6%;工业总产值222.86亿元,增长16.8%;财政收入8.83亿元,增长16.5%;市场商品成交额87.6亿元,增长13.0%;外贸供货值9.19亿元, 增长29.4%;人均纯收入9938元,增长11.6%。先后获得了“中国印刷城”、“中国礼品城”、“中国印刷材料交易中心”和“中国台挂历集散中心”等四张“国”字号金名片,实现了从“农民城”到“产业城”的第二次跨越。   现在的龙港工业发达,印刷、礼品、纺织、塑编是龙港的四大支柱产业,电缆、光缆、磁卡、BOPP、BOPA、BOPET、不锈钢带材、陶瓷、服装、食品等是龙港的新兴产业。为扶持工业发展,几年来,龙港镇花大力气建成印刷、小包装、塑编、城东等四个工业园区,以优惠政策吸引各地200多家企业入园,使之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孵化器。   龙港水陆交通便利,鳌江港是浙江省五大港口之一,陆路与国内39个大中城市有客运往来,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使龙港成为浙南闽北的主要物资集散地,全镇现已建成礼品、腈纶毛毯、陶瓷、服装、建材、水果、家具、水产品等十五个专业市场,其中温州礼品城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室内礼品城。   龙港水产品、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资源丰富,海水捕捞业、养殖业和种植业发达,水产品年产量在8500吨以上,3700亩水产养殖园区和3000多亩蔬菜、水果基地能向周边城市提供大量的农副产品。   近年来,龙港以建设鳌江流域区域中心城市为目标,紧紧围绕“人”和“城”这两大主题,深入开展省级文明城镇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市民素质和城镇品位,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新美洲发展。先后建成30幢高楼,同时建成江滨外滩广场、龙翔广场、金河广场、大桥公园、象湖公园等广场公园,城镇道路灯亮灯率达95%,城市长大了、长高了、变亮了、变美了。通过文明城镇和文明单位、文明行业的创建,人的素质也有了明显提高。   当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鳌江流域城市化发展,强化温州南部地区在该市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为建设鳌江流域区域中心城市,实现龙港第三次跨越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省委“八八战略”、“法治浙江”、市委“三个温州”以及温州第三次跨越和苍南县委“后发崛起、全面跨越”的战略要求,紧紧围绕建设鳌江流域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坚持城市化与产业化良性互动,全面实施“六六”发展战略,即实施产业提升工程,建设实力龙港;实施城市提质工程,建设都市龙港;实施生态支撑工程,建设生态龙港;实施社会进步工程,建设文化龙港;实施平安和谐工程,建设平安龙港;实施改革创新工程,建设活力龙港,通过产业提升、招商引资、环境优化“三大工程”和新农村建设、平安创建、执政能力“三项建设”,做到在鳌江流域城市化进程中率先垂范、走在前列、发挥主战场作用,引领鳌江流域的跨越发展。
历史(温州农民的造城壮举)
  建镇初期:突破土地政策禁区,吸引农民进城   龙港是改革开放的产物。龙港农民城建设起因于1981年平阳和苍南分县。新设的苍南县出于县域经济发展考虑,需要择地建设本县港口和经济中心。经过反复考察,最后把地点选择在鳌江南岸的方岩下。但当时方岩下这个地方仅仅是处在鳌江南苍南龙港镇貌一岸渡口位置的一个小渔村。作为一个新建的县,要把这么一个地方建设成为具有县域经济中心的地位的港口城镇,并非易事。尽管在港区建设初期,他们仍然按照计划经济时期政府投资的思路,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也作了一定的投资,但是港区建设很快就陷入资金难以为继的困境。[1]   正在建设者们为之困惑的时候,《光明日报》上一则刊登山东潍坊“人民城市人民建”的报道,启发了他们的思路。当时,苍南县有6500个万元户,其中有90%以上都在港区附近的江南三区。这部分农民经济上富裕了,也要求有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当时,他们还不敢想象进温州、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而这里毕竟是规划中苍南县未来的港口城镇和经济中心,如果能把他苍南龙港镇貌二们动员过来建设港区的话,这个经济中心就有希望了。然而,尽管1983年10月12日苍南县已经正式获准在方岩下的位置建立龙港镇,但是这个新建的龙港镇还仅仅是有个初步的框架,却缺乏居民居住而人气不旺的空壳镇。1984年中央1号文件出台了“允许农民自理口粮到集镇落户”的政策,从此,城乡户籍制度这堵筑在中国的城镇与农村之间关闭了几十年的高墙,终于稍稍开了个小口。   为了动员农民进城,筹集公共建设资金,新任的龙港镇党委书记陈定模使出两个“绝招”,他总结说:   当年,我是一靠“嘴皮”,二靠“地皮”,来吸引农民进城的。一靠“嘴皮”,是指宣传。二靠“地皮”,是指出售土地使用权。用老百姓的话讲,就是卖宅基地。按照当时国家的土地政策,农村土地只能由国家征用,无偿划拨,却不许买卖的。出售土地是严重违法的。但是,土地是稀缺资源,无偿使用会带来极大的浪费。所以,我们决定农民进城建房,需要宅基地的,按照不同地段,收取不同的费用。1984年9月25日颁发的镇府(84)19号文件《关于本镇农民、居民建房有关规定》,规定不同地段征收不同市政设施配套费的标准:即金钗河至方岩老街每间收5000元;金钗河水闸南至岱头河,第一码头和东西大街(东起江滨路口、西至规划中的邮电大楼十字路口)每间收4000元;江滨路收3000元;其余在14米以上的大街两旁建房的每间收2400元;14米以下的小街每间收700元;纯属解决住房困难而在居民点建房的每间收200元。   当农民们得知不管户口,只要能在龙港建房就可以进城时,经过短暂的观望以后,为了解不开的城市情结,为了多年来做个城里人的梦,人们开始蜂拥携款进城。当年就有三省七县5000多户申请到龙港建房落户,共收到地价款近1000万元。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造城运动正式开始。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进城办公室前每天熙熙攘攘,人们怀着对未来城市的良好预期,有的要选择地段,有的要定址放样。通往龙港的新建公路上,一辆辆满载建筑材料的汽车在穿梭飞驰。新建的楼房天天在升高,新浇的街道日日在延伸。不到3年时间,一座新兴的小城镇已经初具规模。数万名农民离土离乡,迁入自己建造的“城市”——龙港。   小城镇建设初期碰到的难题主要是人口集聚、建设资金和产业集聚“三大难题”。龙港镇发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全国率先推出“三大改革”: 一是实行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解决了农民进城问题;二是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解决了建城资金问题;三是实行发展民营经济改革,解决小城镇的发展问题。通过这三大改革,在短期内有效地解决了小城镇发展过程中的人口集聚、建设资金来源和产业集聚“三大难题”,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不依赖国家投资、主要靠农民自身力量建设现代化城镇的新路子,被海内外誉为“中国农民自费造城的样板”和“中国第一座农民城”,实现了从小渔村到“中国第一座农民城”的第一次跨越。龙港的迅速崛起,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万里、宋平、乔石、李瑞环、习近平等和有关部门及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   龙港发展:产业化与城市化的良性互动   由于大量经济精英的集聚,建镇后龙港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到1990年,全镇工业总产值达2.32亿元,成为温州市第一个工业产值超两亿元乡镇。1994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9.2亿元,工业总产值16.4亿元,财政收入8301万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3688元,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市乡镇第一。1996年,国家十一部委在龙港正式实施小城镇综合改革,在行政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计划管理体制等七个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探索建立新的小城镇运行机制,建立了浙江省第一个镇级金库,实行计划单列,享受部分县级经济管理权限,有力促进了龙港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龙港的改革先发优势逐步弱化,土地等要素短缺的劣势逐步显现,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下,大量的企业和资金外流,到上世纪末龙港的发展陷入了困境。   2002年,时任龙港镇镇长的汤宝林认识到:“龙港的发展迟缓是缺乏自己的特色产业。农民当年可以进城,也可以出城,不发展我们的特色产业,农民城将成为一座空城。”为此,他提出了产业化与城市化良性互动发展的思路。   龙港镇党委、政府同时在全社会发动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当年龙港人凭着敢为天下先的开创精神,创建了农民城,但龙港人不能坐在功劳薄上吃老本。如果仍自喜于“中国农民城”的创业成绩,就会落伍。2003年3月,龙港镇“砸掉”了耸立在104国道旁10年之久的“中国农民第一城”的碑牌,决心“拆碑造新城”。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龙港镇以城市化建设为龙头,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工业园建设为载体,集中精力抓产业集聚提升和城市框架构筑,逐步摆脱了困境,城镇化水平逐步升级,实现了从“农民城”向“产业城”的第二次跨越。   一是突出产业集聚提升,以产业化带动城镇化协调发展。龙港镇先后规划建设了示范印刷工业园、小包装印刷工业园、塑编工业园、城东综合工业园等4个工业园,目前已建成园区面积3.4平方公里,208家企业进驻投产。工业园产值占全镇规模企业工业产值的70%左右。同时,该镇加快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印刷、纺织、礼品等传统支柱产业,大力培育不锈钢、微晶玻璃、超细纤维和陶瓷等新兴产业,初步实现工业结构从单一的劳动密集型结构向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并存结构转变,经济组织形式从家庭工业、合伙制企业向公司制企业转变。目前,全镇产值超10亿元企业1家、超亿元16家,11家公司升格为无区域集团(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3个。2002年以来,相继被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商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印刷城”、“中国礼品城”、“中国印刷材料交易中心”和“中国台挂历集散中心”。并且,该镇主动承接温州中心城区和其他发达城市的产业梯度转移,有选择性地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项目,达到“引进一个,带动一片,形成一个新兴产业”。共引进超亿元工业项目18个,总投资50多亿元,目前9个已经投产,成为推进龙港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一大亮点。瑞田钢业产值突破10亿元,一跃成为全国不锈钢行业五强之一。肯德基、麦当劳、世纪联华、苏宁电器等一批国内外知名连锁商业企业先后进驻龙港。为扶持印刷、礼品等传统优势产业,该镇每年还举办中国(龙港)印刷与礼品文化节暨印刷与礼品博览会,全力打造“中国印刷城”和“中国礼品城”“国字号”品牌。工业企业的迅速崛起,不仅为全镇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同时也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为促进农民增收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大量的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一大批农民经商办厂率先致富,就地安排和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达18万人。2007年,全镇农民人均收入8902元,65%左右来自农民个体经商或企业打工的收入。   二是突出城市框架构建,以城镇化带动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小城镇建设成败的关键。多年来,致力于小城镇的科学规划、建设和管理,提高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已经成为龙港镇党委、政府的自觉行为和发展追求。按照鳌江流域中心城市的要求,龙港镇完成了新一轮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及消防、交通、供电、给排水等一批专项规划的编制。规划了占地面积4.26平方公里的未来城市中心区。并注重与周边乡镇、地区规划的相衔接。在镇财力非常有限的情况下,该镇集中财力抓好一批事关发展大局的瓯南大桥、世纪大道、电力调度中心、体育中心、消防中队营房迁建、中心卫生院、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扩建、城区燃气管道工程、白沙河整治及龙港高级中学迁建等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初步构筑了“六纵六横”的城市交通网络,使城市框架扩大一倍,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目前,全镇有高楼30多座、中高档住宅小区10多个,广场及公园7个。已经全面启动的江南海涂围垦工程围垦面积达4.37万亩,工程完工后将能再造一个新龙港。同时,树立“以人为本,以环境为中心”的城市发展观,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对城镇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重组和经营,积极把可以投入市场营运的城市基础设施,如将广告、公交车线路、停车场(点)、垃圾场、供水厂和公厕等设施的使用权和经营权推向市场。充分运用好城市品牌、城市形象、城市竞争力等无形资产,建立好物质资本结合的多维度经营方式,以促进城市建设和发展进入良性循环轨道。主要是实行土地资源市场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公共基础设施效益化,政府投入产出最大化。近年来,该镇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坚持走大社会办大教育的路子,高标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高中段教育普及率97%,形成了公办、民办一起上,普教、职教、成教、幼教、特教五教一体,各具规模,颇有特色的教育新格局,全镇现有54所中小学校,68所幼儿园。卫生事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以县二医(龙港医院)、龙城中医院5所大中型医院为主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为依托,覆盖城乡的卫生保障体系。村村通有线电视,有线电视覆盖率100%,龙港广电站现自办节目播出11个小时,有线频道用户5.8万户。成立了全省第一个镇级体联,下辖协会(俱乐部)13个,龙港籍运动员在国际、国内赛事上多人次获得冠军。镇文联拥有会员1680人(其中国家级10人、省级38人),出版文艺专集21部(其中国家级出版社10部),工作经验多次在省市会议上得到肯定和交流。几年来,龙港镇先后主办了电视吉尼斯200架钢琴大联奏、承办了全国第17届“青春诗会”、全国“中华妇女风情”摄影大奖赛等百余项文艺活动,获得各类奖项500多人次,其中国家级30多人次、省级50多人次。并且,近年来,龙港镇结合“市民素质提升工程”,大力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城乡垃圾一体化长效管理机制在全镇铺开,农业生产、生态、生活环境大为改观,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逐步提高。先后被评为浙江省教育强镇、浙江省卫生镇、浙江省文明城镇、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镇、全国投资环境百强镇等。   龙港未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鳌江流域中心城市   建设鳌江流域中心城市是龙港城市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小城镇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由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已有和后发优势的差异,开始出现分化重组,已形成小城镇“二次集聚”的趋势。今后小城镇的发展将有三种趋势:一是由于发展较慢、区位优势不明显、辐射力不强,一些小城镇将被兼并而消失;二是一些发展较快、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区位优势的小城镇,将成为大中城市的卫星城镇,在城市与农村中起到传递作用,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三是少数发展快、潜力大、区位优势突出、符合城市布局,经济总量、人口和城镇苍南龙港高中规模等都超过或接近建制市标准的小城镇,将发展成为区域中心城市。龙港就属于第三种。鳌江流域发展问题已经引起浙江省、温州市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十一五”期间,省市把鳌江流域作为温州发展的战略新区和重要增长极,大力加以培育和扶持。浙江省政府《温台沿海产业带发展规划》(2004.12)提出:“在培育温州大都市区的同时,积极培育龙港、鳌江组合城市,使龙港、鳌江成为以工业和商贸为主,辐射浙南闽东北地区的现代化组合型港口城市,带动整个鳌江流域协调发展的经济、文化中心”。   但鉴于目前鳌江流域各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规划各自独立,自成一体,造成区域整体布局方面存在不少问题,直接影响区域的整体发展,为此,温州市政府研究并建立了鳌江流域区域协调机制,就流域及中心城市发展的重大、关键问题进行有效协调,尽量避免和减少区域各县减少重复建设、恶性竞争。温州市政府在《鳌江流域中心城市沿江地区发展协调规划》(2005.5)中提出“以龙港、鳌江、钱仓、萧江四镇现有的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对沿江地区的空间功能布局进行整体协调,完善和加强城市中心功能,构建鳌江流域中心城市的核心城区,并逐步发展成为温州市域的副中心城市,带动温州市域南部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并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的人口规模为70万人,远景人口容量为100万人,整个鳌江流域中心城市人口规模为130万人左右,远景人口容量180万人。   同时加大区域产业的整合和培育。重点发展灵江山海协作区(主要发展印刷、礼品、塑编、家具等传统产业,承接温州中心城市的产业转移)、临港产业基地(主要发展不锈钢、精细化工、电子信息等新兴优势产业)、鳌江经济开发区(主要发展机械装备、轻纺服装、礼品等产业)三大板块,以及依托雁荡山、滨海玉苍山等自然环境的优势发展环海及山区的生态农业、旅游业等产业开发带。并强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和统一布局。目前,事关鳌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江南海涂围垦、临港产业基地、福温铁路、滨海快速通道、苍南发电厂、舥艚中心渔港、鳌江港整治等重大基础设施相继启动建设,这为鳌江流域中心城市的构建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今后一个时期,龙港将进入从“产业城”向“鳌江流域中心城市”第三次跨越的重要阶段。该镇将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共浙江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温州市委建设“三个温州”、实现“三次跨越”和苍南县委“后发崛起、全面跨越”的战略部署,紧密结合龙港实际,树立开放、创新、务实的理念,进一步创新产业化与城市化良性互动发展路子(战略方针),以龙港城市中心区和临港产业基地为新的平台和增长点,以打造“中国(龙港)民营科技城”为抓手,全力推进鳌江流域中心城市建设(战略目标)。重点是深入实施“六六”发展战略(战略重点),即实施产业提升工程,建设实力龙港;实施城市提质工程,建设都市龙港;实施生态支撑工程,建设生态龙港;实施社会进步工程,建设文化龙港;实施平安和谐工程,建设和谐龙港;实施改革创新工程,建设活力龙港。做到在鳌江流域城市化进程中率先垂范、走在前列、发挥主战场作用,更好地整合鳌江两岸的资源优势,坚持合理规划、合理布局,做到共同建设、共享成果,引领鳌江流域的跨越发展,最终实现从“产业城”到鳌江流域中心城市的第三次跨越。   龙港小城镇建设的启示   回顾龙港农民城兴建的全过程,它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不依赖国家投资、主要靠农民自身力量建设现代化城镇的新路子,被海内外誉为“中国农民自费造城的样板”和“中国第一座农民城”。可以说它是经济转型期特殊制度背景下的一场农民造城运动,浓缩了一个地区从乡村社会结构到城市社会结构演变的全过程,是民间推进型的城市化典型。龙港的城市化经验就是依靠民间力量、市场机制和地方政府引导推进的城镇化道路。以龙港为代表的温州城镇化道路的主要特色是:民营经济奠定了小城镇发展的经济基础,市场导向激活了小城镇发展的内在活力,农民群众构成了小城镇建设的主体力量,社会分工形成了小城镇发展的特色优势。龙港的城市化道路是浙江广大农村城市化进程的一个缩影。
商业

标签:龙港镇温州
阅读全文……
作者:asmssm┊分类:陶瓷博文评论:0引用:1┊查看:2676 │ By: asmssm
未知 薄胎瓷的保养[2010-06-19]2010-06-19
[size=2]   薄胎瓷,又名“蛋壳瓷”、“脱胎器”。它薄为蛋壳,轻若绸纱,厚度只有0.5毫米,是景德镇传统名瓷中久负盛名的特种工艺品之一。由于其薄,制作难度极大,技术要求很高,修坯时刀力需平稳均匀,轻重适宜,操作时甚至要凭耳听手模来测度厚薄,稍有不慎就坯胎粉碎,前功尽弃。

  历经千锤百炼才得来的薄胎瓷自然是珍贵异常,由于它的壁太薄,稍微有些磕碰便可能带来灾难性的破坏。而且它的抗压抗冲击力都很弱,也就是说薄胎瓷自她出生那天起就注定如林黛玉一般弱不禁风、不胜娇羞。所以养在深闺的女儿自然是需要好好保养的。

  一般条件下薄胎瓷还是放在盒子里面比较安全,最好不要总拿出来把玩。如果您特别想拿出来看看的话,一定要多加注意,轻拿轻放。若是还想摆在家里作为装饰的话,最好罩一个玻璃罩,既美观又安全。即使是没有玻璃罩也没关系,在薄胎瓷的瓶子里放些细沙,细沙的高度以瓷器重心位置为准,千万不能放的过多哦。

标签:薄胎瓷保养
阅读全文……
作者:asmssm┊分类:陶瓷博文评论:0引用:0┊查看:1548 │ By: asmssm
未知 美术陶瓷的新风格与粗制材料[2010-06-14]2010-06-14
[size=3]  人类生活的复杂性、多样性以及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决定了人们审美情趣的丰富性、多变性。作为艺术的耕耘者必须面对现实,必须把握生活的变化;不仅要满足人们那已成事实的审美习性,而且要独具慧眼发现和预测社会新的审美追求及其倾向;勇于打破常规,进行艺术上新的开拓,创造新境界,引导新的艺术思想潮流。

    艺术是灵魂的,没有灵魂便没有生命,没有性格。艺术缺乏了这些因素就拨动不了观众的心弦。同时,艺术的灵魂和生命又应体现在“新”的观念上,只有新才有朝气和活力。历史上有许多献身于艺术的艺术家一辈子都在为寻求艺术新境界,创造有灵魂有生命的艺术作品而奋斗。艺术新风格的出现与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是旧艺术观念的变革。

    新的探索、新的创造是艺术家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中首要的任务:在复杂而又繁忙的社会活动中为们带来轻松和愉快;在到处是人工刁琢的工业化世界里开避出新的自然天地,寻回早已失去的大自然那朴素无华的美、原始粗拙的美、奔放雄壮的音乐美,让艺术的灵魂和生命赋于整个社会。

标签:美术陶瓷
阅读全文……
作者:asmssm┊分类:陶瓷博文评论:0引用:1┊查看:1593 │ By: asmssm
未知 丹青落瓷 潇洒出尘[2010-06-14]2010-06-14
中国陶瓷历经千年的发展,每个朝代、每个时期的瓷器,皆不同程度的受社会风尚和民间喜好的影响,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直至晚清民国时期,才掀起了一股文人书画入瓷的风潮,并影响至今。

  瓷版画是瓷器品种种类之一,出现於唐代、明代中期,当时多是墓志铭、镶嵌器等。其品种大多见於青花、青花釉里红及釉上红绿,制式过於单一。入清以後,瓷板绘製纹饰色彩日趋丰富,时代风格方有显现。至晚清,由於“海上画派”的崛起,诸如张熊这样的绘画名家,投入瓷板画创作,从而推动了士大夫阶层的喜爱,并促使其商业化的出现,继之御窑厂吸纳了“新安画派”的程门、金品卿、王少维等大批画师,他们才正真把纸绢上的中国绘画的艺术特点及风格带入製瓷业中,出现了题诗、写款、纪年等风气,开创了浅绛彩瓷这一新品种。“浅绛”一词源於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技法。在中国画上,原指元代画家黄公望为代表的山水写意风格。浅绛彩瓷有别於传统粉彩瓷器,分工细,工艺繁琐,依图样绘製的製瓷方法,由画家一人独立创作完成,形成诗书画一体的陶瓷特点。因其大多由文化素养较高的文人画家绘製,艺术风格与中国浅绛山水画相近,故名“浅绛彩”。浅绛彩瓷的名家之作,大多为当时士大夫阶层欣赏和收藏,形成一股“贵戚权门得笔迹,始觉屏障生光辉”的社会风尚。

按此在新窗口打开图片

标签:陶瓷
阅读全文……
作者:asmssm┊分类:陶瓷博文评论:0引用:0┊查看:1557 │ By: asmssm
未知 陶瓷艺术设计之魂——意境[2010-06-12]2010-06-12
陶瓷艺术作品是设计者通过描绘现实在生活和塑造艺术形象所体现出来的对客观事物本质的一种把握,它拥有丰富、饱满的思想内涵和时代精神,通过各种形态、造型的因素,运用陶瓷艺术独特的设计语言,蕴涵了具象、抽象、象征、隐喻等艺术形式,并以“泥与火”、“工艺”、“材料”为表达媒介,挖掘和释放“泥与火”、“陶与瓷”的个性色彩,从构思、装饰、各种泥料釉色的选择、技艺、烧造等不断地参与中发现、创造出其它艺术无法取代的独特作品。它的艺术形式和魅力,恰到好处地将艺术与技巧化为意境,把自然界的神韵体现出来,从有限中寻找无限,从无限中体现出来,从有限中寻找无限,从无限中体现意蕴。人类的一切创作活动除了感知材料美、形式美之外,更为珍贵的是艺术的情感和心智。而情感意境构成的联想,才能体验艺术的真谛。这种意境是设计家的智慧,是社会生活的真实体验,是艺术技能与材料在陶瓷艺术中的综合表现,所以说,意境是陶瓷艺术作品的生命和灵魂。反之,缺乏意境的艺术作品就没有生命力,更谈不上什么艺术。本文以陶瓷艺术创作的“意境”作为切入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体会。 
 
  意境与情感

     陶瓷艺术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契合人们回归自然、张扬个性、重新寻找艺术本质的要求,在创作设计中追求自然的情趣美、艺术美,将文学、绘画、雕塑材料、工艺技术交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地创造主体的个性,改变陶瓷艺术的审美形态。意境的表现成为表达人们心灵的当代艺术形式,并把它融入到陶瓷艺术作品之中,更显示出作品的内涵和耐人寻味的意念和情境。由此可见,陶瓷艺术形象是心灵移情的产物,把对大自然的真情实感转换成视觉语言,创造出一种“物我合一”的技艺,寓情于景色之中,创造、发挥想象空间,表现个全精神价值。追求陶瓷艺术设计作品的内涵和个人风格,必须先求取自己情感受思想的独特之处。“意”是寄情,“境”由心造,情景交融是作品的“意境”。自然界的变化、物质生活的丰富与创作设计者心境、情感的交织,构成了特定的“意境”,“境”又会化为一种心境而拨动作者的心灵,“意境”能引发观者的思绪和遐想。所以“意境”的构成要靠“情感”的驱使设计艺术家在日常生活中只有对一切事物都有强烈的感情,胸有情思、注情入景,才会创作出充满“意境”的陶瓷艺术作品。

标签:陶瓷艺术设计意境
阅读全文……
作者:asmssm┊分类:陶瓷博文评论:0引用:0┊查看:1600 │ By: asmssm
未知 从紫砂门到釉上彩的安全性[2010-06-12]2010-06-12
有些陶瓷器具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危害作用,因为它们采用釉上彩装饰。釉上彩中含有一定危害作用的铅等金属,铅会影响人的造血、神经、肾脏、血管和其它器官的功能。当人体摄入一定的铅时,会出现呕吐、恶心、腹痛等症状。

    因此,使用陶瓷餐具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选陶瓷餐具时不要选用釉上彩装饰的,特别是陶瓷餐具内壁不要彩绘。可选用釉下彩或釉中彩装饰,如青花就是一种人们喜欢以釉下彩装饰的陶瓷。

标签:紫砂门釉上彩
阅读全文……
作者:asmssm┊分类:陶瓷博文评论:0引用:2┊查看:1460 │ By: asmssm
未知 克拉克瓷高潮的幻灭:见证海上贸易鼎盛与衰弱[2010-06-05]2010-06-05
克拉克瓷高潮的幻灭

  虽然,不同于景德镇的青花和德化的“中国白”,产于福建漳州平和的克拉克瓷只热销了很短时间,但它见证了中国明末清初海上贸易的鼎盛与衰弱

  从沉船“南澳一号”上打捞出明末清初的“克拉克瓷”的消息,再一次将人们的目光集中在这种曾经热销国外的中国陶瓷上。

标签:克拉克瓷
阅读全文……
作者:asmssm┊分类:陶瓷博文评论:0引用:4┊查看:1656 │ By: asmssm
未知 注册但未登陆名单[2010-06-04]2010-06-04
注册龙泉青瓷网,但未登陆用户名单,超过3个月从未登陆的用户将被删除。
shijieyougewo,龙泉青瓷666,rodstar,木岱村3,唔语,润月123,127ban,indoparo,poppy,青瓷CAO,cowsp
以上用户暂时保留3个月以内,期间登陆过一次将不被删除帐号。

其他登陆次数超过1次(包括1次)的用户数据永久保留。

标签:未登陆名单
阅读全文……
作者:asmssm┊分类:陶瓷博文评论:0引用:0┊查看:1576 │ By: asmssm
未知 陶瓷诗话[2010-06-01]2010-06-01
翻开中国诗史,可以发现最早写陶瓷的诗歌历代写陶瓷的诗,不少是赞美陶瓷制品的精美。四川陶瓷风格独特,大诗人杜甫曾赋诗赞曰:“大邑烧瓷轻且坚,叩如衣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唐代越地陶瓷产品也很著名。陆龟蒙在《秘色越器》中咏道:“九秋风露越瓷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这两句诗写秋季出窑,季节虽是草木凋黄,可是窑内却烧出了千峰叠翠的好瓷。

    另有一些咏陶瓷的诗,则是赞美制瓷师傅的技艺。瓷都景德镇,早在明代就成为全国瓷器手工业的中心。当时民间窑厂壶公窑的创办人昊十九(原名昊为),是技艺高超的制瓷名师。他烧造的一种高级艺术瓷盏,造型优美,釉色绚丽,明如朱砂,艳若流霞,被称为“流霞盏”。有人题诗相赠:“为觅丹砂到市廛,松声云影自壶天,凭君点出流霞盏,去认关亭九曲泉。”

    还有一种瓷器诗,是直接写在瓷器上,也饶有兴味。长沙铜官窑是我国唐代著名的瓷窑。它生产的许多瓷壶的外壁和碗盏的内心上,便有各种诗句、联句。比如不少酒壶上,就题有这样的诗:“白玉非为宝,千金我不须,怀念千张纸,心藏万卷书。”……

标签:陶瓷杂谈
阅读全文……
作者:asmssm┊分类:陶瓷博文评论:0引用:1┊查看:1597 │ By: asmssm
未知 关于梭式窑节能技术要点[2010-05-29]2010-05-29
目前,鉴于整个世界性的能源紧张形势,国家已经指定了多项节能减排法规。因此,陶瓷企业节能降耗的任务势在必行。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我国建筑卫生陶瓷工业的燃料消耗,大约占总生产成本的30%~40%。如何采取措施,降低生产中的能源消耗、提高产品市场的竞争力已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间歇式梭式窑炉,由于结构简单、建造费用低、窑内温差小及节能效率高等特点,正在成为国内外中小型陶瓷企业的首选炉型,得到大规模普采用。现在许多建筑卫生陶瓷企业使用了先进的梭式窑窑炉,进行产品烧成。现就梭式窑窑炉的结构、以及装烧操作方法等几个方面,浅谈一些节能的措施与方案。

       1.良好的窑炉结构

       陶瓷烧成使用的窑炉,它的结构是否合理,不但直接涉及到燃料消耗,而且同产品的质量有密切关系。一座内部结构合理的梭式型窑炉,如果能够实现气流顺畅循环,窑内压力适当,将大大延长窑炉的寿命。现在,陶建筑卫生陶瓷生产所用的窑炉,它的结构不断改进,显示出更加合理化的特点。如新型的节能型梭式窑炉,视窑炉容积大小,在窑内同一水平面交错布设四条或六条喷射式高速火道,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的梭式窑,其燃烧室已由窑的墙外移到墙内制品旁,改变了燃烧窑的结构,有利于高速喷射下火焰直接进入窑内,打破传统陶瓷窑炉以自然流动为主的工作状态,利用压力造成高速气流的引射作用,使气流再循环,形成率流,强化烟气对流传热过程,使窑内温度均匀上升,使制品出现快速、均匀的加热,大大地节约了燃料,取得明显的节能效果。

标签:窑炉梭式窑
阅读全文……
作者:asmssm┊分类:陶瓷博文评论:0引用:1┊查看:2009 │ By: asmssm

网站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会员注册 | 青瓷问吧
Copyright © 2007-2010 LQQCW.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龙泉青瓷网 版权所有